1. 主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资料去哪里买

《成人高考资料去哪里买》到底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由我们自成学历信息网小编把收集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接成人高考复习资料之政治(1)

41.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其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

42.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 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 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内容是活跃易变的,而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第一,内容决定形式。第二,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 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43.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

44.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45.实践的三个特征:客观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46.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

47.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与认识在 实践中发生是一致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8.感性形式产生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 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形式产生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 和推理三种形式。

49.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 别特性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第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论。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论上坚持了辩证法。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 的错误。

50.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51.第二次飞跃要比第一次飞跃就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①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②使认识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52.认识和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这是真理最根本的规定性。

53.真理的属性

(1) 客观性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 绝对性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3) 相对性 ①从广度上看,需要进一步扩展;②从深度上看,有待于深化。

54.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 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 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55.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1)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56.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 间的矛盾。

5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区分历史唯心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标准。

58.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1)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地理环境。表现:①对生产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②对军事政治影响。

(2)人口因素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制约且影响社会发展。表现:①一定数量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前提②人口状况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3)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59.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6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6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 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6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

(1)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

(3) 产品的分配方式。

63.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是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 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 的发展。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64.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三个方面的总和。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但内容相同。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主导地位)、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 总和,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6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6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7.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 准和思想标准来划分阶级。

68.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 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社会 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69.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②社会革命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 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 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③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 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70.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71.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7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

73.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从质 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7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5.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7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7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78.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 时代条件: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当时时代主题:战争和 革命(2) 理论指导: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国情。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4) 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

79.1945 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0.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 关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更多复习学习资料大家可以持续关注我们或者我们进行提前获得!

以上就是自成学历信息网为您收集的有关《成人高考资料去哪里买》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成考自考相关信息,可持续关注自成学历信息网(www.zc77.cn)。

声明:本站为成考自考学历交流信息网站,所有信息内容均收集于互联网,本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和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实际情况以当地权威机构部门、院校公布的信息为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