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自学考试 >

202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章笔记整理

据自成学历信息网小编的了解,202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章笔记整理,原来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重点提要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一节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的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开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3.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特点:一方面,它巩固了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4.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场腐败;经济上官吏与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一般了解)

  1.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国家先后确立,利用国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纺织业上,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大机器取代工场手工业
  2.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因为材料不足、生产多卖不出去,所以寻求新的殖民地,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土地和财物、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和奴隶贩卖等方式,殖民者对一些国家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其沦为列强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与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3.                            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原因:开辟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

第二节 (一般了解)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政治上侵犯中国主权,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文化上麻醉中国民众,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

经济上

  1.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1942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省略一些不太重要的条约)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8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2.                            其中,《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49年,葡萄牙强占澳门半岛
  3.                            鸦片战争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后果:
    •                                                       特点与土地丧失
    •                                                       社会性质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勒索巨额赔款
    •                                                       中国财富与文物古迹遗失与损坏
  4.                            惨案:1894年日军 旅顺口大屠杀; 1900年八国联军杀义和团与平民1700多人,俄国制造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政治上

  1.                            通过军事侵略与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与外交,列强享有领事裁决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2.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
  3.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制国家

经济上

  1.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
  2.                            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                                                       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
    •                                                       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并以关税、盐税担保
    •                                                       在中国设立银行
    •                                                       控制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

文化渗透上

  1.                            鼓吹“种族优劣论”
  2.                            宗教渗透与侵略
  3.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帝国主义来华主要目的

强迫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
    •                                                       资本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                                                       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                                                       中国自然经济的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                                                       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受压迫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                                                       形成割据势力,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列强分别支持企图分裂中国
    •                                                       在列强与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及大批地破产,过着穷、饥、寒和无权利的生活
  2.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拥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对农民压迫加重,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                                                       旧的被统治阶级不变(农民)
    •                                                       产生新的阶级——资产阶级
    •                                                       产生新的被压迫的阶级——工人阶级
  3.                            为什么新生资本主义没有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                                                       尊重资本主义在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斗争中保持中立
    •                                                       自身力量弱小
    •                                                       与外国资本主义有联系,没有革命性
  4.                            为什么工人阶级革命性最强?
    •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与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毫无政治权利,所以革命性最强(受压迫也最强:P)

两大主要矛盾和两大任务

  1.                            两大主要矛盾:
    •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
    •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                            两大主要矛盾的关系:
    •                                                       列强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                                                       列强与封建政权勾结的时,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                            近百年斗争的目的:
    •                                                       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                            两大任务:
    •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5.                            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                                                       前者着重解决生产力关系问题,后者着重解决生产力问题
    •                                                       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创造条件
  6.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节 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侵略历程

  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起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                                                       1862年5月,太平军多次重创侵略者
    •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
  2.                            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                                                       1884年刘铭传击退法舰
    •                                                       1885年冯子材在镇南关取得关键性胜利,史称 镇南关大捷
    •                                                       其余了解即可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                            19世纪70到90年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达到高潮(了解)
  2.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的原因?
    •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
    •                                                       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                            1840到1919年,中国的反侵略斗都失败了,其原因为:
    •                                                       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历史规律: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先进的取代落后的)
    •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重要原因
  2.                            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是在何时?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
  3.                            民族意识觉醒的标志:
    •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翻译编写《四洲志》
    •                                                       1843年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1895年严复 《救国决论》发出“救亡”口号,此后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1898年 康有为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                                                       1894年11月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天国五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性质: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2)内容:
  
  A、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B、 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3)追求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列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意义:
  
  A 、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B 、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C、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2、《资政新篇》
  
  (1)内容:
  
  A、 在政治方面,
  
  B、在经济方面,
  
  C、 在思想文化方面,
  
  D、在外交方面
  
  (2)评价:
  
  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二)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论述)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1、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的形成
  
  1、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
  
  2、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3、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4、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二)洋务新政的兴办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多方阻挠.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向皇帝上书;
  
  2、着书立说;
  
  3、介绍外国的变法;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这次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军事方面
  
  4.文教方面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一)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脱离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以失败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 “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 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对世界: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对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2. 新文化运动意义:

是一场又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中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打击了封建主义

2、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觉悟、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思想文化条件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

(1) (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有唯心主义之嫌)。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 (思想方法形式主义)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有形而上学之嫌)。

(3)(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影响

启迪中国的知识分子以俄为师来以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方式去救国救民,促进了产业工人乃至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WS运动的爆发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造成了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崭新的局面的打开.

五四运动的社会历史条件:

1、新的时代条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1915年5月4日

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的一场真正意义的群众性革命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了工人运动与马克思结合,为共产党成立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李大钊 马克思思想的传播

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什么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向农村去).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开展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4、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一大一大内容

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次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中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教育工人。

二、大会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三、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一大召开)

5、1922年7月二大召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6. (重点题)二大纲要内容和意义

内容: 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的纲领)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1、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3、“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7.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8.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P64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总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发动工农开展革命斗争(工人运动)

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1923年6月,第三次全国代表会广州召开。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胜利原因:1、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2、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3、北伐官军浴血奋战,尤其是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4、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密切配合,积极支援。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二、客观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阶级方面:国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两者的阶级利益不同,则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这也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以上就是自成学历信息网为您收集的内容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成考自考相关信息,可持续关注自成学历信息网(www.zc77.cn)。

声明:本站为成考自考学历交流信息网站,所有信息内容均收集于互联网,本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和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实际情况以当地权威机构部门、院校公布的信息为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