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成学历信息网小编的了解,八省联考福建 2021年新高考命题方向,原来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八省联考福建 ,2021年新高考省份是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此次适应性考试,语文、数学和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即八省一张试卷,亦即俗称的“八省联考”。而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政治和生物六门科目为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题,即使用地方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湖北省语文、数学、外语试题评析,福建省高三生可以参考~
八省联考福建
统考科目试题评析
01语文
体现时代特点和价值导向
作者系湖北省仙桃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苏祖祥
本次高考适应性测试,从语文试题看,体现出强烈的导向功能,并进而为下一阶段各方面工作起到诊断作用,具体而言,试题体现出如下四个特点。
1.紧跟时事体现时代特点
作文题目要求根据有关抗美援朝的材料完成一篇主题为“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征文。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既有政治、军事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又有铭记历史、不惧威胁的斗争精神,还有以战止战、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征文应结合当下国际局势,紧扣“铭记历史,迎接挑战”谈感受与思考,从感性到理性,从军事到政治,从历史到现实,从民族到个人,写出历史对现实的镜鉴意义。
2.体现学科融合和广博视野
现代文阅读Ⅰ的第一篇文本是科技史学者江晓原的一篇文章,该文从伦理道德、科幻电影、军事运用、未来趋势等角度切入,讨论当下十分火热的人工智能话题,给我们带来警醒,无形之中也会给考生带来新的思考。高科技是一种没有自我判断能力的工具,人们应该善加利用才有可能造福人类。第二篇是小说家韩少功的一篇文章,该文从文学艺术、社会历史、心理情感、科学技术等角度,认为人类独特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艺术想象是人工智能无可企及的,并高举人本主义的大旗,相信人具有掌控工具的强大能力。设置的三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关键信息、逻辑推理、延伸拓展等能力;两道主观题,分别考查论证方法和文意理解(此题具有开放性,利于考生作答)。五道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阅读选材变中求新
现代文阅读II的两篇文本是著名学者金克木的随笔和自评。这个板块通常考查文学类文本中的小说、散文,此次考查随笔(广义散文之一种)和自评(文体常识),可算是变中求新。其实,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高考的每一个板块,都可能面临着变中求新的新文本、新考题、新考点。随笔这种文体在教材里是作为广义散文而出现的,而文体常识梳理所涉及的随笔、小品文、小说等,也是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教材作为例子,体现课程标准的核心,考试作为检测手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每一个单元,应成为教学的常态化要求。试题设置的第一道选择题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体现文学类文本的考查重心;第二道选择题进行拓展迁移,文本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颇具匠心;一道主观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另一道主观题考查文学评论要点,鲜明体现文学类文本考查的文体特征。
4.古诗文弘扬传统传播经典
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变化最小,由三个部分组成: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此次文言文阅读文本是《汉书·霍光传》,分别考查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翻译,还有简答题,一共20分;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唐代诗人张说的七律《幽州新岁作》,分别是文意理解和表达技巧赏析的选择题、概括思想感情的简答题,一共9分;名篇名句默写分别考查唐诗(杜甫、李商隐)、元曲(马致远),一共6分,兼顾文体和时代的多样性。经典的稳定性决定了考查手段的稳定性,这可能是命题组的初衷。
02数学
引导教学从刷题套路走出来
作者系湖北省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余锦银
本次数学考试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改革思路,给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和复习备考带来很多启示。
1.数学考试命题体现课程改革导向
注重数学高阶思维培养。这次数学考试凸显了思维启发和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例如试卷中关于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第11题、13题和20题,这三个题目反常态呈现,只考初步知识,没有线面、面面关系,没有空间角、空间向量等传统考查内容,而是回归立体几何教学本源,考查展开图、圆台体积以及一个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背景的立体几何新定义问题。其中立体几何解答题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重点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能力,具有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能脱颖而出。这警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灵活多变,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要回归本源,回归基本概念、定理、原理。“题型+套路”的教学只能增强学生的模仿、记忆能力,培养不了高阶思维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
在开放性试题中考查基础知识。本次考试注重数学学科核心内容的考查,比如数列、三角函数等核心内容都涉及了,但是这次试卷的前三题有些学生不太适应,第一个集合题没有具体集合的“交并补”,而是回归到抽象的符号运算;第三题出了一个逻辑推理题,这是新题型。同时在填空题中出现结论开放的题型,是想考查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需要学生在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的基础上生成自认为正确的答案。这种开放性试题是一种新尝试,也是一种新导向。
凸显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本次数学考试通过核心考点体现基础性,知识点不再是一个个地考,而是一块块地考,通过不同模块考点交汇体现综合性。比如第12题、22题,将导数与三角函数放在一道题中考查,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第16题,将正态分布问题与物理学科实验结合,考查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题型的创新性还有方法创新、思维创新,这些都是新高考的考查方向。
2.改变教学策略,从不适应走向适应
本次适应性测试的考试,带给考生和一线教师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要改变“刷题”的战术。考完这次适应性测试,很多学生感慨“刷题没用了”。长期以来,高考复习常采用“题型+套路+大量重复练习”的模式,学生思维僵化,怕“新”不怕“难”。其实,“舒适区”的简单题不需要大量练习,“学习区”的中档题只需要熟练即可,“困难区”的难题仅靠大量练习很难突破。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公式化、程序化“模仿、记忆”的怪圈中跳出来。改变把习题按知识类型和题型套路分类的做法,而是按习题内在功能将其分为基础知识组、思想方法组、思维品质组和综合能力组,变题型训练为功能探究。
要基于教材、回归数学本源。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回归课本基本概念、原理,知道高考试题的来龙去脉,领悟教材知识与高考试题的内在联系,养成从教材到高考、再从高考回到教材的良性循环的复习习惯。
3.加强考点融合与真题研究,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这套试题体现了大融合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历年高考真题都是考试中心命题组成员的智慧结晶。与其训练模拟题不如多研究真题。教师可结合课本练习题,尝试把历年高考中的考点嫁接、融合,从题型、方法、思维上加以改进,生成新的试题。指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进行数学思想、精神和方法的提炼,让学生从思想上去揭示知识、问题及其解法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意不同。整套试卷较好地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的关系,若师生的提前“不适应”,能换取对新高考试卷命题形式与考查核心内涵的“适应”,这次适应性考试便达到了最根本的目的。
03英语
情境化设计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系湖北省仙桃市沔州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张礼金
本次适应性测试的英语考试,试卷结构稳中有变、难度合理、科学性强,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
1.强化试题育人功能,补齐体美劳短板
试卷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搭建了贴近学生实际的考查载体,体现立德树人时代特征,着力补齐体美劳短板,彰显出考试在价值引领和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听力语篇1涉及体育锻炼、工作与休息,语篇2和语篇3讨论饮食习惯。这些语篇及所设置的小题在考查听力理解的同时,关注体育锻炼和饮食习惯,倡导树立健康意识。听力语篇5评价电影,语篇10谈论音乐会。阅读理解C篇介绍了魔术师表演的细节以及有关魔术的小技巧,应用文写作涉及选择英文诗歌参赛与朗诵技巧,等等。这些语篇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艺术之美、生活之美、音乐之美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听力语篇4谈论家具购买,9谈论房子装修,完形填空讲述自己职业意识的改变,等等。这些语篇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荣耀,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认同劳动。
2.凸显核心素养要求,深化关键能力考查
本次英语考试通过卷面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阅读理解、应用文写作和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的考查。阅读题的分值由2分/小题变为2.5分/小题;完形填空题由20道选择题变为15道,分值由30分变为15分;写作部分去掉了短文改错,作文由一篇应用文变为一篇应用文(15分)和一篇读后续写(25分)。
阅读理解第一节中有9道小题,考查推断、归纳和概括等高阶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的选择上,阅读理解B篇,作者研究和比较新型环保产品和使用过的传统生产产品,寻找哪一种更能减少碳足迹。完形填空讲述了在一次理发中作者开了有关别人工作的玩笑,遭到了激烈的回应后,变得非常尊重他人职业的故事。这些语篇能够启发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思考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这类试题都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对材料内容归纳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应用文写作通过设置求助外教对诗歌朗诵比赛提供帮助的真实情境,加强应用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同时涉及学生关于英文诗歌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读后续写在考查阅读的基础之上,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同时把语言的工具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语篇讲述在汽车抛锚的情况下,墨西哥一家人提供帮助的故事。故事很容易理解,但命题中第二段开头语中的信息词“paper bag”在所给阅读文章中没有出现,却出现在第二段段首,这是一个陷阱,如若学生看一段写一段,不从整体上解读两段的段首句,就会造成严重失分。这样的命题对考生隐性信息的解读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大局观提出了新要求。
3.强化考查载体功能,引导高中语篇教学
“情境是实现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载体,英语学科的考查情境主要通过主题语境构建和体现。”本次试题的主题语境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所选语篇大多来自主流外刊,如阅读理解D选自《经济学人》,读后续写的故事选自《纽约时报》,语篇真实、语言地道,所选话题贴近生活。试题中真实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篇和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可以引领师生基于主题语境的真实语篇,以问题为导向,共同对语篇意义、语篇发展的脉络和语篇语言的特点进行探究。
课余下时间如何高效率地备战?
霞浦六中副校长曹家辉认为
学校正一方面以考试情况为依据调整复习进度,衔接考试内容,做到精准复习;另一方面按照学生学情,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
该校考生王锋说,这次适应性考试考了外国小说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促使他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福州三中校长陈炜认为
“新高考”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他介绍说,福州三中高三复习备考工作以“新高考”课程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为导向,指导教研组吃透课标,紧抓学科素养,依托大数据教学辅助系统,实行精准教学,关注复习效率和质量;推动各学科抓好必选科目这一重点,优化复习路径,关注选科组合这一焦点,调整备考思路,助力学生减负增效提分。
新学期开始后,该校指导学生重新制定复习备考预案,挖掘学生成长的“增长点”,发挥适应性考试“仿真高考”的功能,引导学生不断调适心态,训练考试技巧。
陈炜还提出,面对高强度的高三复习生活,学校要构建以家委会为主渠道的家校互动常态化平台,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保持家校同步,搭建家校互动“榕荫桥”,形成合力,营造相互信任、积极向上的迎考氛围。
上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新高考命题方向的资料,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自成学历信息网”网!
声明:本站为成考自考学历交流信息网站,所有信息内容均收集于互联网,本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和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实际情况以当地权威机构部门、院校公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