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成学历信息网小编的了解,2022年考研预报名正式开启 报名人数或创历史新高,原来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2022年考研预报名正式开启,随着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加,本科生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前,考研近些年十分火爆,可以说越来越火,也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之一,2022考研预报名于9月24号开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考研预报名正式开启
研招网2022考研预报名入口
教育网用户登录http://yz.chsi.cn
公网用户登录http://yz.chsi.com.cn/yzwb/
2022考研预报名以及于9月24日9点开始!2022考研预报名时间为9月24日至27日每天9点至22点!2022考研预报名主要是针对2022考研应届生,部分省份往届生不可以报名,
预报名与正式报名同等有效
无需重复报名
考研报名一般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因特殊情况无法完成网上确认(按规定要求提交上传所需材料)的考生,可到相应报考点现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审核材料上传。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据研招网介绍,预报名与正式报名填写的信息均有效。已在预报名阶段填写报名信息,生成报名号并成功交费的考生,无需在正式报名阶段重复报名。若需要修改预报名期间填报的信息,可在正式报名阶段修改确认。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据悉,预报名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考生了解报名流程,另一方面则是缓解集中报名造成的网络访问高峰。
但要注意,部分地区只允许应届生预报名。在已经公布的研究生招考报名公告里,湖北、广西、四川三地已经明确仅接受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提前报名。
考研人数持续增长
最近2022年的考研预报名已经开启了,但是因为访问的人太多,直接导致研招网崩溃了,网友的评论也是妙趣横生,没想到现在考研这么热门。
很多网友等了半个多小时一个小时都没能进来,没想到如今的考研这么热门,在以前硕士就是很高的学历了,博士基本上都不会考虑,但是如今学历贬值,研究生似乎成为了最低门槛,而且还划分专业。
据中新网报道,近年来,考研大军规模持续增加,据数据统计,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大关,达201万人,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则升至238万,较上一年增幅达18.4%。
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比2018年再增52万人,增幅升至21%。到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了300万大关,达341万人。
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7年的201万,到2021年的377万,不到五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170多万。
与此同时,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
专家分析,研究生招生扩招的重点正在向高级应用型人才专业型硕士倾斜,招生更倾向定位于职业能力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硕。按照学科来看,近十年间,部分应用型学科的硕士招生人数明显增长。
根据智联招聘《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下称《就业力报告》),参与调研的2021应届毕业生中,56.9%的选择毕业后就业,较2020年收缩18.9个百分点,选择自由职业和慢就业的同比上升,分别为15.8%和12.8%。选择升学的大学生中,在国内、国外继续学习的分别占比9.5%、1.9%,均同比上升。
不同教育背景影响毕业生选择。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意愿高于“双一流”院校,而在“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中,18.9%决心在国内继续学习,还有3.6%选择出国深造,分别高出普通本科院校12.6个、2.3个百分点。
除教育背景,家庭收入对职业规划也有重要影响。家庭收入“中上”与“高”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找工作的占比低于其他收入群体,在高收入家庭毕业生中,25%选择自由职业、6.3%选择创业,领先于其他收入等级,选择升学的比例也更高。
近年来国内研究生报考和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称,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377万,增幅10.6%,创历史新高。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1000万人,如果按照历年报考人数保持10%增幅的话,那么预计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将超过400万,预计报录比将达到3.61:1,几乎是近20年来最高。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年考研预报名正式开启 报名人数或创历史新高”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自成学历信息网。
【2022年考研预报名正式开启 报名人数或创历史新高】相关推荐文章:
声明:本站为成考自考学历交流信息网站,所有信息内容均收集于互联网,本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和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实际情况以当地权威机构部门、院校公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