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成学历信息网小编的了解,2021强基计划最新消息 2021强基计划破格有可能放宽,原来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2021强基计划最新消息,随着各大高校陆续发布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很多同学都开始为报名做准备,那么强基计划怎么报名呢?今年强基计划会有怎样的报名条件呢?小编收录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
2021强基计划最新消息
4月8日,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开始报名。目前,共有29所高校发布了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这些高校均没有公布招生计划人数。今年是强基计划推出后的第二次招生,由于去年的意外遇冷,今年各校政策普遍有所调整。
根据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范围被放宽。这意味着,将有更多考生得到进入学校考核环节的机会,其中一些“偏才”、“怪才”,即使高考成绩不占优势,也有可能凭借出色的学科素养或综合素养最后胜出。
此外,强基计划的专业范围稍有扩围,工程力学等工科专业数量增加。强基计划的初衷在于加强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
基础研究事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建设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基地和前沿科学中心。
招生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2020年,36所“双一流”高校首次推出强基计划。在高考录取之前,招收一批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人才。
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仍分为两种方式: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前者依据高考成绩高低排名,决定入围学校考核的考生;后者破格录取五大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等奖获得者,相关考生只需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即可入围。
目前公布招生简章的29所高校中,除了只招收文科生的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全部采取上述两种招生方式。
与此前的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更强调兼顾公平性与科学性。强基计划不再将论文、专利等容易造假的材料作为入围依据,将破格条件限制在五大竞赛全国二等奖及以上等级,极大地提高了入围门槛。
更重要的是,强基计划最终录取时,高考成绩占85%,高校考核占15%,从而降低了高校考核随意、徇私舞弊等风险。
此前,国内高校也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但该计划是在高校培养环节实施,未与高考制度形成有效衔接。有专家认为,强基计划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强。
“2020年强基计划有点‘从天而降’的意思,此前实行多年的自主招生突然取消,让高中学校有点无所适从,没有很快探索出对接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北京市一所知名高中的物理老师柳强(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到了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称,加强与中学的衔接沟通,帮助学生了解强基计划专业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引导适合的学生报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建议,国家出台“大学先修课程统一考试制度”,作为目前统一高考的补充,为部分拔尖创新人才进入一流大学提供另外一条通道。具体而言,围绕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内容与要求,参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体系,纳入一部分职业类基础性课程,研发30门左右的“大学先修课程”。
在高校考核环节,高校自主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通过笔试、面试或实操等方式,高校能够多维度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潜质和学术志趣。
这样的理念可以有效向基础教育阶段延展。教育部2月发布的通知要求,要优化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考查思想品德、专业兴趣、科研志向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着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柳强告诉记者,高中学校比以往更注重完善学生的素质评价档案,其中包括课外学习情况,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等,“因为这将作为高校考核的参考依据”。
放宽入围标准
今年强基计划的一大特色是,各高校普遍没有公布招生人数。在去年,各高校招生计划不一,大多为一两百人规模,清华、北大则人数较多。
然而,在实施首年,强基计划意外遇冷。2020年9月开学后,一些高校不得不在校内新生中补录强基计划学生。
比如,招生计划210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补招9个专业46人、5个专业71人,招生计划150人的北京理工大学补招4个专业67人,招生计划120人的兰州大学补招6个专业65人。
业内人士分析,强基计划遇冷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基础学科。由于强基计划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录取,那些高分考生完全可以选择就业前景更好的热门专业。
甚至于,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其生源质量可能还不如通过传统高考渠道录取的质量。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阎琨今年3月撰文指出,学生和家长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政策执行中可能与政策形成博弈。不排除部分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并非真正对基础学科感兴趣,而是抱着企图获得更多进入精英高校机会的功利性心态。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计划与去年相差不大,比如山东大学和去年一样均为180人。
为了让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强基计划,更为了让适合基础学科的偏才、怪才得以涌现,今年各高校普遍调整了招生政策。
首先是增加了入围学校考核环节的学生人数。在依据高考成绩排名的招生方式中,去年各校一般按照分省分专业组计划数的3-4倍确定入围人数,即某专业招生计划如果是20人,那么报考该专业的前60-80人可以入围。
今年的29所高校中,普遍将该比例调整为5-6倍,其中12所高校规定为6倍,还有4所高校没有规定倍数。其中,兰州大学、厦门大学调整幅度较大,由去年的3倍增为6倍入围。
但还是有部分高校严格限定高分考生。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增加规定,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高考成绩裸分,要达到高考满分的80%及以上。
其次,各高校增加了“考生确认”环节。获得高校考核资格的考生,需在报名系统内进行确认是否参加强基计划考核,并签署承诺书,未进行确认的考生不得参加后续校考。一些学校更是明确表示,对入围并确认参加强基计划考核测试并未参加的考生,将被通报至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这无疑让报考强基计划变得更为严肃。
这样的调整,除了可以扩大入围人数,更方便那些高考成绩不算特别突出的偏才、怪才涌现。
阎琨撰文指出,高校不应在高考分数上做过多限制,尽可能放宽入围校测的招录比,使更多拔尖学生能够在校测中接受综合评价考核,以降低未能选拔出有天赋学生的概率。
只不过,今年很多高校仍规定,考生不得兼报其他高校。即使有高校没有如此规定,但由于各校考核时间集中在6月底7月初,亦让考生只能专注于一所高校。
服务国家战略
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仍限于基础学科。目前已发布招生简章的29所高校中,13所高校文理兼招,14所高校只招理科专业,2所高校只招文科专业。
文科专业较少,只有古文字学、历史学、哲学三门。理科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今年的理科专业更为细分化,比如有高校招收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专业,还有的高校以数学类、物理学类等专业类形式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强基计划专业中,工学的力学专业有所增加。中山大学招收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招收工程力学专业。此外,还有高校招收核工程专业和医学专业。
这些专业都与“卡脖子”技术紧密相关。一名“双一流”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本科阶段主要学习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但在研究生阶段,则可以深造高端芯片、智能科技等领域的学科。
再比如,电子科技大学仅招收应用物理学专业,其招生简章写道,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等优势工学学科,培养具有坚实数理、电子信息基础,具备引领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一个或多个国家战略需求领域专业特长,受到系统科研实践训练,能引领专业特长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或工程技术发展的原始创新人才。
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将接受精英制教育。清华大学2020年超额招收了939名强基计划学生,这些学生进入5个书院集中学习。
清华大学的书院制是一次本科教育的创新,整个课程体系、培养环节都是由学校教务部门和书院主导设计,但书院又与特定的学科群、特定的专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未央书院与清华大学12个院系进行衔接,这些院系为书院提供了15位班主任和66位学业导师。
本硕博衔接是强基计划培养的另一个特色。中国海洋大学招生简章写道,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中国农业大学采用“3+5”培养模式,本硕博学习时间不少于8年。还有的高校鼓励本博连读。
对于就业,“强基计划的学生不必考虑就业”,上述“双一流”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人群的培养定位是基础学科的研究人员,瞄准的是未来的科学家”。
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基础学科在就业市场优势较小。阎琨认为,相关部门应当创新顶层政策,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根据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为强基学生在出口环节提供一定的保障措施。
以上是有关2021强基计划最新消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持续关注自成学历信息网(www.zc77.cn)。
声明:本站为成考自考学历交流信息网站,所有信息内容均收集于互联网,本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和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实际情况以当地权威机构部门、院校公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