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成学历信息网小编的了解,2021高考作文预测 2021高考作文预测范文,原来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2021高考作文预测,高考就要来临啦,同学们在复习语文科目的时候,不要松懈掉作文的复习哦,作文在于平时的积累,而不太适用临时抱佛脚呢。2021高考作文会考怎样的话题呢?小编收录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
2021高考作文预测
01高考作文押题预测:爱心仁行,所处皆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1.“孔颜之乐”内涵:简单(生活)的快乐、安贫乐道的快乐、精神追求(充盈)的快乐、追求道义的快乐、富且贵的快乐(符合道义)、其他合理解说。
2.时代青年的幸福:简单(生活)的幸福、安贫乐道的幸福、精神追求(充盈)的幸福、追求道义的幸福、富且贵的幸福(符合道义)、启迪他人的幸福、引导(引领)他人的幸福、探索人生真谛的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担当使命的幸福、其他合理解说。
3.“品孔颜之乐”与“做幸福青年”之间的逻辑关系:“孔颜之乐”启迪与引导时代青年的幸福观、幸福追求、幸福实践。
4.“孔颜之乐”的辩证分析:材料中孔子之心志,只可赞同。不可反对。颜回之乐,可以仅表示赞同,也可以辩证分析。比如,赞同颜回安贫乐道,肯定其时代意义。也可以在赞同颜回安贫乐道,肯定其时代意义的基础上,涉及时代青年不能停留于物质的贫困,在追求精神富足的同时追求物质富足的相关内容。
5.“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是一个关系型的主题,写作时二者不可偏废,但可以有主次详略之分。
6.考生可能偏离题意的关键词:坚持、坚守、奋斗、拼搏、初心等。此类词语在写作中多会偏离题意。评卷时请注意辨别。
【佳作赏析】:爱心仁行,所处皆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对“颜回之乐”的美好境界十分好奇和向往,愿与大家一起探寻颜回快乐的奥秘。我辈新时代青年,处繁华盛世,无物乏之虞,足不出户观天下,无闭塞之苦,为什么亚健康者日益增多、自杀率居高不下?
首先我们应该打准寻找人生快乐的方向,历代追寻者不绝如缕。周敦颐要求程颐、程颢“寻颜回乐处”,是启发弟子悟儒家之道。寻者,搜求也。向何处搜求幸福快乐?既是时代痛点,也是社会大课题。
若有人知乐居处,愿远赴异乡伊处,远观近随,与伊同住。孔子颜回师徒,日日温良恭谨,贫不失礼,穷不失志,群居能全节,独坐能守心,始终保持愉悦之乐。难道孔子颜回所处陋室,或有奇物佳景妙事值得大乐?这是方向大谬。
仁者之乐,与民同,与国俱,本质上是家国天下情怀的外现,是儒家任重道远、君子自强不息理想在心中的绽放。《方山子传》中陈慥在光州黄州找到了隐者之乐,苏东坡在赤壁找到了达观者之乐,陶渊明在田园找到逸者之乐,曹操找到了入世奋斗者“天下归心”之乐。他们的乐,与孔子颜回之乐是有区别的。陈慥独乐,苏东坡与友乐,陶渊明与田园乐,皆不及仁者之乐。家国面前、大义面前,生命亦可弃;礼乐面前,必正襟危坐神色肃然。个人纵有得失,岂足戚戚称道?岂足沾沾自喜?
广莫过于拥仁心,乐莫过于善慎独。只要胸中有理想的火焰在燃烧,便无惧环境的寒冷;只要有远行的目的地,便绝不轻言放弃。纵使失败,亦有丹心照汗青。有此心,乐必随身。有此志,失落必远离。63岁的张桂梅在云南边远山区华坪的孩子们那里践行了“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的奉献者之乐,年届九旬的袁隆平用一生在田野中践行“稻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耕者之乐。此心此志,名曰“仁爱”;胸怀此心此志,才是真仁爱。新时代的青年,不仅应该仰慕孔子颜回之乐,更应该延续传承前贤的精神和心志。
怀仁爱者,必修仁术;具仁术者,还要敢于用生命去担当。仁者志在家国天下,任重而道远,寻乐的青年,必须准备好一生的行装,磨练远行的意志。
“回也不改其乐”,说明颜回不是某一天吃了农家乐的绿色食品、或者饮了天然矿泉凉水,颜回之乐,是一生如此,如四季常青的松柏,经岁寒而不凋。颜回之乐,不在身外,是由心而发,不是漫山遍野“寻”来的,是用“仁心大爱”“仁术良能”铸炼的。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至,乐必随之,天空大地了无痕迹。作为今天的新青年,仁心仁术、幸福快乐都得靠自我去点滴铸炼生成。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此道、此理,即是仁心、忠义、恕道,只有一生不断反省、校正自己,才能“一以贯之”,仁爱一生,乐伴一生。怀仁心之爱、持仁者之志、修仁术之能,无论行天下、居一隅,无论在陋巷、立华屋,只要志不移,便可乐不移。
以上是我对颜回之乐的个人见解和思考。谢谢大家。
02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责任感是成功的真正动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华大学教授格非曾在一次大一新生开学典礼上说过下面这样一段话: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曾经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了美国之后,学业大多十分优秀。他们中的很多人能比较容易进入最优秀的前20%,却很难进入最顶尖的前5%行列。
在我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还涉及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如果我们把世俗的、功利化的成功作为唯一的目标,这些目标一旦实现,比如进入欧美名校、有一份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等等,我们奋斗的动力会随之失去……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动力,我们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对于格非所说的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作为一个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首先提供了格非教授对“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的阐述,材料的落脚点在“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动力,我们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这句话上,指向了对“真正动力”的理解,对考生的思维方向做了限制,但材料并未对“真正的动力”作限制,题目的开放性还是很强的。题目语料贴近考生生活,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作即可。
【佳作赏析】:
责任感是成功的真正动力
清华大学教授格非在大一新生开学典礼上说:“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动力,我们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这句话不仅给大一新生有启示,也给我们这些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的高三学子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责任感,会使我们拥有持续奋斗的动力。
为了责任,人们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遭受腐刑,忍辱奋起,那是司马迁把完成《史记》当做他实现史家价值的责任,不完成《史记》绝不能轻易选择死。在这种真正动力的驱使下,司马迁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历时18年,史家之绝唱问世,无韵之离骚流传。从此,司马迁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兑现了死要“重于泰山”的承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力往往源自对国家社会责任感。
远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践行着责任,国家社会的需要成为他奋斗终身的真正动力。近有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为国家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责任感让曼德拉为破除黑奴制度奋斗一生,即使住进监狱都不停止奋斗的脚步,作为一个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的高三学子,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有待提高。
不可否认,能考个好大学,是我们目前阶段奋斗的动力,但这种动力带有较多的世俗性、功利性,很难持久。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曾经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了美国之后,学业大多十分优秀。他们中的很多人能比较容易进入最优秀的前20%,却很难进入最顶尖的前5%行列。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当他们进入名校、有一份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是,奋斗的动力随之失去……
因此,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立志要考个好的大学,仅仅是我们眼前奋斗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把实现个人梦想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并把它们作为我们今后持续奋斗的真正动力。
这也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03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让大脑与电脑同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各种传播媒介广泛运用,已成为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利用各种媒介高效获取资讯广受欢迎,借助多种媒介开展学习活动深受喜爱,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热点事件备受关注。
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如何利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辨别各种媒介信息真伪,形成独立、正确的判断”……
学校开展以“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实用类文体作文,材料及交流话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时代,思考社会问题,学会理性思辨,思考自身成长中的“媒介素养”问题。材料所谈问题和中学生息息相关,当今媒介,尤其是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深度学习思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考生可结合自身感悟和思考,分析破解之道,不被外物所役使,不沦为媒介的“奴隶”,不过分依赖于媒介。在价值引导的同时,题目也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佳作赏析】:
让大脑与电脑同行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主题交流发言
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作为学生代表在以“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中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让大脑与电脑同行”。
《南方周末》说:“慢慢的,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鼠标在电脑屏幕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我们,该具有怎样的媒介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利用媒介学习。
信息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各种传播媒介广泛运用,已成为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谷歌”,给我一部手机,我就能撬动世界。借助多种媒介开展学习活动会让你迅速成长。利用媒介,我们轻松便捷地获取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古人皓首仅能穷其一经,而我们鼠标一点,就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真的是秀才不出门,洞悉天下事。不过,大家也应谨记,媒介主要的功能是学习,而不是游戏。
再者,我们要学会借助媒介传播文化,交流情感。
信息时代,李子柒借助媒介,氤氲醉美乡愁,讲好“中国故事”,成就了精彩纷呈的人生;甜野男孩丁真,借助媒介,他纯真的笑容,清澈的眼神,惊艳了雪域高原。小小手机,也嵌套着一个人完整的社会关系——电话、微信、钉钉、QQ……拉近彼此了距离。朋友圈里,一个笑脸,一个红包,一个点赞;温馨的鼓励,善意的转发,涓滴的众筹,热心的砍价……久未谋面的挚友、故人,不在身边,却在眼前,彼此心心相印。当然,不被外物所役使,不过分依赖于媒介,适当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和父母促膝长谈,和朋友们谈笑风生也是很重要的媒介素养。
最重要的是,面对媒介,我们要冷静理性,形成独立、正确的判断。
正如科技是把双刃剑,各种媒介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从“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无厘头疯传,到秦火火事件病毒式传播的“威力”,到最近“民警凝视女子溺亡”的不实言论……如何辨别各种媒介信息真伪?王开岭说:“利用媒介获取海量知识和信息,但决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会独立思考,而不至于成为一个‘移动硬盘’。”我们都有一双“黑眼睛”,应该用来寻找光明,而不是用来“翻白眼”。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审慎取舍。不围观,不起哄,面对媒介,冷静理性,形成独立、正确的判断。
同学们,方寸屏幕之间,言行举止应有分寸。人人直播,但请不要忘了责任和义务;事事可播,但要切记雷池不可越、底线不能破。网络媒介不是法外之地,而应成为责任领地、价值高地,我们依然需要克己慎独,恪守公序良俗。
让大脑与电脑同行,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在巨变的信息时代,弄潮儿向涛头立。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04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谨记“行”之贵,劈波开前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圣哲说:“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我不听”,学会了放纵;你说“我不关心”,学会了倨傲;你说“我不想跟你做朋友”,学会了无情;你说“我不想读书了”,学会了退缩……对,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力。也许你觉得这很酷,但是,孩子,你也要明白,你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其实生活是个大花园,连毒蛇也喜欢在花底下晒太阳。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说“行”啊。孩子我们谈谈吧。
这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了信之后,你想跟她谈些什么呢?请据此写一封回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一位妈妈给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谆谆教诲,情深意切,语重心长,寄托着妈妈对孩子的担忧和期望。材料先用一个转折连词“可是”传达出母亲的隐忧,生活里有毒“蛇”孩子逐渐学会说“不”,同时孩子也学会了放纵、倨傲、无情、退缩。接着材料再用一个转折,让孩子明白,生活不仅仅有毒蛇,生活是个大花园,孩子也应该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最后这位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并且妈妈具体地交代在什么情况下说“行”: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说“行”。这是材料的题旨所在。
本题属于“任务型”材料作文,重点考查价值观,引导考生自我反省、自我成长,鼓励学生有批判意识,发表独立见解;题目语料是一封信,信的内容贴合考生生活,考生会有话可说,有理可辩。题目的情景设置、任务设置很具体,针对性强,立意指引性强,对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考查。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让说”行”的勇气伴我成长。
2.说“不”是我的权利,说“行”是我的责任。
3.且听且纳,起而“行”之。
4.始于说“不”,成于言“行”。
5.对毒蛇说“不”,对责任说“行”。
6.说“不”是我的权利,说“行”更可贵。
7.明辨是非,且“行”且成长。
……
偏题立意:
1.说“不”不是逃避,不是放纵。(审题出现偏差)
2.母亲之爱,儿已自知。(泛化写作,走向话题)
【佳作赏析】
谨记“行”之贵,劈波开前路
亲爱的妈妈:
读过您写给我的信后,我才发现自己认知上的错误,也对您所说的“行”有了一些体会,现在,我想就此与您谈谈。
妈妈,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场合需要我们说“不”。因为“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不良社会分子的诈骗引诱,校园里的霸凌事件,社会生活中的违规行为,都需要我们学会拒绝。
但读了你的信,我明白了,我有说“不”的权力,我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面对亲朋的关爱,我们笑意而对;面对正确的建议,我们应该欣然接受;面对困难的挑战,我们当迎难而上,唯有这样,方可在生活的荆棘丛中劈开自己的方向。
欣然迎亲友,对友谊与期待说“行”,可强己之力,创社会价值。
生活是个大花园,不光有毒蛇,更有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妈妈,面对他人的友谊、建议与期待,肯定的回答往往能带来好的结果。对他人关心与安慰的一声回应,可助友情之绵长;对他人合理建议的一声肯定,可提升自我之素养;对他人热情期待的一声赞同,可照亮他人之心灵,更能促人勤奋,催己奋进。新冠疫情期间,面对社会的需要,汪勇用一个“行”字为医护人员解决难题,在此过程中不断磨砺自己,为抗疫作出不可磨灭之贡献。妈妈,我要学会说“行”,为自己增加一份力量,为社会留下一束光芒。
凛然迎挑战,对困难与挑战说“行”,可坚己之志,增家国荣光。
妈妈,生活中,困难与挑战不断乃是常态。所谓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凛然迎接挑战、承担责任,当为吾辈之责任。在当今时代,亦不乏直面责任与挑战之人。被誉为壁画医生的李云鹤,不惧敦煌条件艰苦,毅然为国家扛起重担,潜心壁画修复六十二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虽年事已高却仍坚持工作到深夜,扛起国家原子能事业的重担,为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扛起了时代,不仅磨炼了自己的心志更为国家增添荣光。
妈妈,当今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友谊、期待与不良现象同现。在懂得说“不”的同时,我们亦要知道“行”的可贵,劈波斩浪,开辟自己之前路、国家之未来。
此致
敬礼!
小华
2021年3月9日
05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勇当良木,不做非鸣之雁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山木》篇记述:庄子和弟子们行于山中,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伐木的人并没有砍伐它,原因是“无所可用。”庄子便对弟子们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下山后,朋友命人杀雁来招待庄子一行。仆人问:“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回答说:“杀不能鸣者。”于是,弟子们就有了疑问,对庄子说:“大树因不材而活,主人之雁因不材而死,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庄子说,要顺其自然而处世,“以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
庄子的回答已成历史,弟子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如何来回应弟子们的千年之问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作文材料选自《庄子?山木》篇,因为命题者已经人为地降低了阅读难度,所以,考生理解材料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由材料可知,“山木”的命运和“雁”的命运截然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前者“无所可用”,后者“不能鸣”。尽管都是“不材”,但是结局却不同。
面对着弟子们的疑问:“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庄子说:“要顺其自然而处世,‘以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回答虽然带有浓厚的哲学味道,但并不影响我们的作文。因为题目问的是:“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如何来回应弟子们的千年之问呢?”它偏重的是弟子的问题——要怎样处世!像“山木”那样,还是像“雁”那样?抑或两者都不是呢?
题目设置了一个语境“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所以,我们要立足当下,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作文既要谈自己的认识,也要体现自己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庄子的回答中立意,如,顺其自然处世;以时俱化
我们也可以综合整则材料来立意,如,价值体现
【佳作赏析】:勇当良木,不做非鸣之雁
大木无用得以存活,而大雁不鸣而遭杀食,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倘若把大木和大雁的处境看作人的处境,处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我们该怎样才能保全自身?是该材,还是不材?
千年前庄子给困惑的弟子的答案是“顺其自然”,千年后的今天呢?我要这样回答:勇当良木,不做非鸣之雁。
倘若你是一棵大树,大而无用,既不能被经济学家发现你的可用之处,或被制作家私或被制作房子,也不能被科学家发现你的可用之处,或被用来研究或被用来做实验;既不能被美术家看上,把你画进画框里供人欣赏,也不能被作家看在眼里,把你写进诗篇里让人歌颂。那么,试问你作为一棵这样的大树,又何意义?难道就是甘心这样被人遗弃、自生自灭吗?如此生活,即便活上千岁、万岁,又有何乐趣可言?会鸣的雁因为在主人看来有用,所以得以活下来,不能鸣的雁难道不恰恰是因为无用而被宰杀的吗?既然“无用“的结果都是难逃被“遗弃”的命运,那么何不勇当一个“有用”之人呢?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深度。此观点与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更看重死得其所,而非活得长久。因为有深度的人生,会像恒星般熠熠生辉、会如太阳般光芒四射,不但成就了自己,更美丽了世界。董存瑞19岁的生命在举起炸药包的那一刻永远地停止了,但他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一曲壮美的赞歌,永远飘荡在中华大地的上空,荡气回肠;雷锋虽只有22年的短暂人生,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如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黄文秀——牺牲在一线的基层干部,30岁的芳华虽短暂,但却如一朵永不凋谢的“黄花”,把风景映在百色的大山里、把馨香撒在脱贫的战场上。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所以,人不应在“有用无用”中苦恼彷徨,更不应为了活出生命的长度而畏首畏尾、明哲保身,而应勇于进取、勇于担当,努力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怎样才算一个有用的人?如袁隆平爷爷这样,在水稻的田地里扎根,专注、认真,只为“禾下乘凉梦“;如张桂梅老师那样,在偏僻的山沟里坚守,热情、奉献,只为替大山的女孩打开人生之窗;又或者像任正非这样,做一个有骨气不屈服的企业家?又或者如钟芳蓉同学那样,在浮躁的社会中坚定地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考古专业?……但无论如何,绝不能苟且地活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或者我们怀揣一颗家国情怀的心,与祖国一起追梦,这样的人生也许才有价值,做这样的人或许可称为“有用之人”。
以上是有关2021高考作文预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持续关注自成学历信息网(www.zc77.cn)。
声明:本站为成考自考学历交流信息网站,所有信息内容均收集于互联网,本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和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实际情况以当地权威机构部门、院校公布的信息为准。